高頻爐感應器的典型結構都有哪些?
高頻爐,就目前的形式來看,其應用會越來越廣泛。高頻爐除設備本身外,其感應器也是至關重要的。以前我們說過鄭州高氏高頻機感應器的設計,今天,鄭州高氏的技術人員就帶你了解高頻感應器的典型結構都有哪些?
(1)凹口內側面加熱感應器
該感應器利用鄰近效應,用以加熱內側面。感應器的有效部分是中間兩根導電管。由于兩管電流方向在任何時候均相同,因此導電管上的電流被排擠向外側。此兩根 導電管上雖未加導磁體,但卻有相當高的加熱效率。此感應器的缺點是外邊兩根導電管引起無謂的損耗,并使零件外側加熱。
(2)蝴蝶形感應器
該感應器能解決圓柱端頭平面的加熱,但工件必須旋轉,如果圓柱端頭直徑小或因感應器阻抗太大而不匹配時,可以減少一匝數(shù),即中間同向導管由4根減為2根,兩
側翅膀均減為一根導管,其翅膀可以與中間導管在二個平面或上抬,根據(jù)不同工件而變化。
(3)蝸桿加熱感應器
蝸桿加熱感應器有以下特點:
1)有效圈電流方向與蝸桿軸線方向平行,因此渦流既流過齒頂又流過齒根,蝸桿齒頂與齒根溫度比較接近。
2)此感應器充分利用了鄰近效應這一法則,相鄰導電管電流同向,相面對的兩排導電管電流方向相反。因此,導電管上的電流流向內側面,使感應器效率提高。當蝸桿齒高較高時,要加 大間隙,與前述加熱花鍵的道理相同。
(4)軸肩端面加熱感應器
零件只要求端面淬火,采用圓環(huán)形感應器。由于環(huán)狀效應,高頻電流將流向有效圈內側,這樣將導致軸頸外圓加熱,這是不希望發(fā)生的。為此,應將軸頸外圓一邊的間隙加大到5mm,而將 端面一邊的間隙縮小到0.5-1mm或加導磁體。這樣,環(huán)狀效應驅使電流流向有效圈內側的作用將弱于端面鄰近效應,迫使高頻電流流向有效圈底面。因此,零件端面首先達到淬火溫度而軸頸 外圓將淬不上火。
(5)軸頸法蘭面不需加熱的感應器
高頻爐用于曲軸頸淬火時,為使曲柄面不受熱,感應器必須應用這樣的設計。
(6)三線式感應器
該感應器適合加熱小零件的圓弧頭部,如圓柱螺釘頭、門端頭等,并可一次加熱許多零件。有效圈形狀可根據(jù)需要設計成矩形或圓形,以適合不同的淬硬區(qū)寬度要求。
(7)套管端面加熱感應器
套管端面加熱感應器有以下兩種設計:
1)錐環(huán)形感應器 由于環(huán)狀效應,則端面內、外側溫度能均勻一致。
2)菊花形感應器 感應器鄰近效應使電流流過底面。4個小圓環(huán)產生磁場,加熱零件端面,由于小圓環(huán)的導電管既穿過套管端面的外圓,又穿過套管端面的內圓,又由于零件是旋轉的,因此套管端面內、外溫度均勻。設計有效圈時,越扁越好。如果在有效圈上裝上導磁體,其效果更好。
鄭州高氏是專門生產高頻爐的廠家,生產的設備功能完善,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。關于感應器的知識今天就簡單的說這些,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信息,歡迎來電咨詢。電話:18737116921